
Courtyard Rhapsody:一场关于场所精神的知觉实验
设计学院大楼中庭的狂想曲,以冰箱贴为媒介完成了对"家屋社会"的几何转译。这件文创作品通过抽象的空间意象,将建筑中不可见的伦理拓扑转化为可触摸的知觉标本,在方寸之间重构了东方合院与Art Deco美学的装饰性共生。
▲图片来自上海交大设计学院公众号
项目的核心灵感源自对中国传统合院伦理秩序的现代表达。设计学院大楼的中庭空间以等级与亲缘关系组织功能布局,如同西周院落般通过空间序列定义社会关系。报告厅的核桃壳结构、游廊的窥视窗洞、大堂与房间的远近亲疏,共同构成非功能化的空间聚合体。这种空间伦理在冰箱贴设计中转化为矩形嵌套结构:外框象征合院的围合边界,内部阶梯状几何切割则隐喻罗马庭院的消逝与重生,形成东西方庭院美学的时空叠影。
材料与工艺的实验性探索强化了概念表达。半透明磨砂亚克力外壳通过光线折射制造虚实交错的叠影效果,呼应中庭编木拱顶的层叠形态。内部镶嵌的红色亚克力(Pantone PQ-7636C)以高饱和度色彩隐喻设计学院的创新激情,其几何线条抽象自Art Deco风格的阶梯式构图(Ziggurat),与3D打印的金属磁吸底座形成刚柔并济的材质对话。这种"藏景于隙"的设计哲学,使微型光剧场需要通过互动解锁完整意象。
作品最深刻的突破在于对场所精神的现代表达。中庭作为"折叠的校园广场",其精神性存在于晨光在橡胶地板的光斑轨迹、正午人影的抽象线条、暮色木构的细微响动等知觉碎片中。冰箱贴通过叠层结构凝固这些瞬间,使每次触摸都成为重返记忆的密钥。当用户拨动可移动的亚克力切片,实则是参与了一场关于空间感知的即兴创作——这恰是对"场所精神"最生动的诠释:空间价值不在于物理围合,而在于身体与环境的知觉蒙太奇。
作为编号NO.010425-3的实验性文创,这件作品延续了建筑对"伦理拓扑"的探索。105×54×33.5mm的尺度内,既可见传统合院的空间智慧,亦可感知Art Deco的机械美学;既凝固了中庭的物理特征,更激活了五感交互的记忆图谱。当微型剧场在冰箱表面展开,设计学院的空间哲学便以最日常的方式,完成了对生活场景的诗意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