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大利历史遗产调研与学术访问纪实
继参加那不勒斯费德里科二世大学举办的PROHITECH 2025会议后,木建筑研究中心团队于2025年3月29日至31日进行意大利建筑文化遗产调研与学术机构访问。
此次行程涵盖庞贝古城、卡塞塔王宫、罗马历史城区,以及与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文化遗产科学研究所(Consiglio Nazionale delle Ricerche,Istituto di Scienze del Patrimonio Culturale)、罗马第二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专家座谈交流,内容丰富、收获颇丰。
▲刘杰教授在遗址现场
3月29日,团队前往著名的庞贝古城遗址,实地踏勘其古罗马时期的城市空间。庞贝的街道、广场、住宅与浴场等遗存,清晰的布局不仅反映出古罗马城市的高度组织化与复杂性,还为理解“灾难—遗存—记忆”的历史演进模式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与珍贵样本。这一切无不昭示着古罗马人如何通过空间规划与建筑技术应对自然与社会的变迁。
团队还考察了18世纪巴洛克风格的卡塞塔王宫(Reggia di Caserta)。王宫的空间布局严格对称,轴线控制与景观组织精密且具有象征性,这一设计与中国宫苑建筑中的“礼制秩序”相互呼应,提供了一个跨文化对比的契机,促使我们深入思考中西方建筑与权力象征的不同表现形式与内在联系。
▲中心团队考察遗址
3月30日,团队前往罗马历史城区,开展对标志性建筑的空间观察与比较研究。我们先后访问了斗兽场、威尼斯广场、西班牙大台阶与万神庙等地,进一步探讨了古罗马及文艺复兴时期建筑与现代城市空间之间的关联,以及这些历史遗迹如何影响今天的城市文化与社会记忆。
此次意大利建筑文化遗产实地调研,也为团队成员在建筑史教学与研究中提供了直观、生动的案例补充。刘老师长期负责研究生《中外建筑史》课程,本次考察将教学中的典型范例落实于现场观察之中,进一步深化了“实地经验”与“学术理论”之间的互证关系。
▲刘杰教授在遗址及考察现场
3月31日,团队拜访了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Consiglio Nazionale delle Ricerche)及其下属的文化遗产科学研究所(Istituto di Scienze del Patrimonio Culturale),与两位资深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其中,Anna Paola长期专注于城市考古学研究,致力于历史城市形态与空间演变的解读;Paola Brunori则主持多个遗产保护实践项目,聚焦于文化遗产现场干预、政策机制及数字化保护方法的整合。
座谈中,双方围绕HBIM(历史建筑信息建模)在遗产保护中的应用,以及中意文化遗产政策机制的比较展开了广泛讨论。与会人员就当前文化遗产保护所面临的技术挑战、跨学科协作路径与公众参与机制等议题交换了观点,特别是在数字化遗产记录与再现方面,意大利方面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为中心在未来的研究提供了宝贵参考。
▲团队成员与文化遗产科学研究所学者进行交流
(左一:Paola Brunori,左二:Anna Paola)
随后,团队成员前往罗马第二大学土木工程学院(Tor Vergata University of Rome, Dipartimento di Ingegneria Civile e Ingegneria Informatica)访问交流。学院土木工程领域的资深教授Donato Abruzzese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学院的发展概况、重点研究方向及人才培养体系,并亲自带领我们参观了教学楼、实验室及校园设施,展示了其在结构工程与文化遗产保护交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成果。此外,我们还与目前在该院进行访问研究的北京交通大学杨娜老师进行了交流,了解了双方在学生联合培养、教师互访与项目合作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与潜力。
▲团队成员与罗马第二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学者交流
(左三:Donato Abruzzese教授,左四:杨娜教授)
此次调研与访问,不仅加深了团队对西方历史城市与建筑的理解,还从跨文化实践的角度拓宽了研究视野。本次行程为未来开展国际合作研究与教育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深入理解全球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最新动态与挑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思路。